公司动态
 
首页 > 公司动态  >  产研融合新成果:博取仪器发布...

产研融合新成果:博取仪器发布新一代感应式传感器,精度提升40%

2025-10-27
2025年8月,上海博取仪器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正式签署产研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感应式电导率传感器核心技术开展联合研发,重点突破耐高温传感器材料、低功耗物联网模块、AI预测性维护算法三大方向。此次合作标志着国产感应式传感器从“应用创新”向“核心技术自主化”迈进,预计3年内实现耐高温(200℃)、低漂移(<0.1%/月)传感器量产,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合作背景:工业传感器国产化的“卡脖子”难题

长期以来,高端工业传感器核心技术被欧美企业垄断:
  • 材料方面:耐200℃以上高温的特种电极材料专利集中在日美企业,国内依赖进口,采购周期超3个月;
  • 算法方面:高精度温度补偿、多参数融合算法被哈希、E+H等企业封锁,国内产品在宽量程下误差超±5%;
  • 成本方面:进口传感器价格是国产的3~5倍,某化工园区100套系统年维护成本超500万元。
上海交大环境学院李教授表示:“通过产研合作,我们将实验室的纳米涂层技术与博取的工程化经验结合,已开发出耐200℃的PEEK基复合材料,传感器寿命预计提升至5年。”

合作内容:三大技术方向突破

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水质传感技术联合实验室”,重点攻关:
  1. 耐高温传感器:开发分体式传感器(传感器头耐200℃,电子元件外置),适配核电、高温蒸煮工艺;
  2. 物联网模块:集成NB-IoT通讯,功耗降至0.2W,支持太阳能供电,实现偏远地区无人值守监测;
  3. AI算法:基于10万组工业数据训练的预测模型,提前7天预警传感器漂移,运维成本降低50%。
首期研发投入2000万元,由博取仪器承担,上海交大提供专利技术与测试平台支持,预计2026年推出第一代产品。

应用前景:从环保监测到工业4.0

新技术将率先应用于两大场景:
  • 核电废水监测:耐高温传感器可直接插入反应堆冷却系统,实时监测硼浓度,替代进口设备(成本降低60%);
  • 智慧水务:低功耗传感器构建水质物联网,某试点项目已实现30个监测点数据无线传输,年节省通讯费用12万元。
博取仪器总经理王总表示:“此次合作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典范,我们计划将技术成果转化为5款新产品,目标3年内实现高端市场份额提升至25%。”
此次产研合作不仅提升了国产传感器的技术竞争力,更为工业水质监测提供了“高精度+低成本”的新选择,推动环保监测向智能化、国产化加速迈进。